-
道教对待其他宗教的态度
凡是流传万世的宗教,其教主也必定是一位伟大的圣贤。 虽然各教教义上有所差异,但其宗旨都是引人改恶向善的,只因众生的根性、喜好,乃至于地域风俗上的差异,大道圣贤化现种种应身去度化群生。所以,道教对待一切宗教都是和平友好的态度。 道教认为,先天之道为一,后天之教有别,一切有形都是大道所化,一切宗教都是大道的示现。 如太上老君随方设教,历朝历代皆有应化之身,假名易号,普度众生;又如太乙救苦天尊...
-
道教宫观规约
(2015年6月29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阆苑琳宫,实神圣庄严之地;黄冠羽服,乃抱朴守真之士。不肃威仪,道俗焉别?不持斋戒,修真何凭?故太上传经,垂唯道是从之训;祖师立教,有清规玄范之文。唯历代相承,戒律条文浩繁;时移世易,当有契理契机之规。为阐扬道范,丕振玄风,使务道之士知所依止,中国道教协会商诸山大德,特制订《道教宫观规约》。凡我玄门道侣,各宜遵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道教大医思想的当代价值
道教界应继承好“道医同源”的传统,把道教界学医、重医的传统恢复起来,使之成为道学道、修道的必要内容。 一 道教作为一个高度重视生命的宗教,历来就有重视医药卫生之道的传统,涌现出诸多深谙医药之学的高道,他们不仅是道门的宗师,也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大医家。他们在道教仙道贵生、养生修真、济世利人、修道积德、生道合一等思想宗旨的指导下,通过长期不懈的医疗实践和对生命奥秘的探索,在医学、病因病理学、治疗学...
-
道教医学对传统中医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重生、乐生、养生”,是道教的基本教义。为此,道教认为只有能够做到却病强身才可能延年益寿,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因此,去除疾病才是“益寿”和“延年”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重视养生、重生的道教就必然要同医药学发生密切的关系。 如出自黄老道家之手的《黄帝内经》、方家之手张仲景的《伤寒论》。东晋著名高道葛洪的《抱朴子·仙药》、《金匮药方》...
-
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
道教是中国唯一产生于本民族文化的宗教,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自身明显的特点,又极具包容性。几千年来,它犹如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纳百川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丰富而成熟的教理教义。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文明日进。然贫富悬殊,社会矛盾重重;仇怨难息,争斗杀伐时起;贪欲丛生,纯朴本性易移。显然,我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时,重温古圣先贤的教导,愈能显现其超越时空的深邃智慧。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
道教义理之学的特征与亮点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吸吮中华民族的人文乳汁而产生发展。其义理之学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人文的内涵特质与表现特色。 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道教以道为根基,具有很强融摄性。它凝聚了我国古代诸子百家文化中的神秘主义思想因素,营构成为五大部类的多元义理体系,鲜明地显现出它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联。 道教肇始于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传播太平之道,正式完成于东汉顺帝时沛人张道陵在鹄鸣山创立天师道(五斗米道)...
-
道教七十二福地
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
道家采和强壮功的方式
1.采 (1)练 功者,初练时,先要选好练功场地。其法:两脚排开外八字式站立,两脚尖相距九寸,两脚跟相距五寸之间,站立端正,不可歪斜弯腰、曲背挺肚、仰胸闷头。两手 自然垂下,两目向前平视一丈之地,立稳之后,将浊气吐出,然后口唇密闭,舌抵上腭,心神安定,用神吸气,将两手缓缓向前提起平肩,分开十字式伸直,手心向 前,端立站定,稳一稳息,再将两手缓缓垂降下来,复归原样站立,为初步动作。...
-
道家睡丹功诀
一、睡丹总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讲...
-
道家哲学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葛荣晋 一、现代医学模式转型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现代社会和医学实践的长足进展,使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变化。比如中国在20世纪前半叶,居于前四位的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结核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也是这四种疾病;20世纪后半叶,居于头四位的疾病则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也是这四种疾病。由于中国和世界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