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生命观与道教养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养生之道网导读: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往往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动因。其实不止是宗教,一切人类的思想和哲学的产生,都源于此。古今中外的著名思想家,其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往往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动因。其实不止是宗教,一切人类的思想和哲学的产生,都源于此。古今中外的著名思想家,其理论归趋最终都饶不开生死这一问题...

    时间:2024-12-20
  • 道教术语八卦为何变成小道消息的代名词

    《易经》说,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不知何时,“八卦”这一道家术语成了山南海北神聊、传播各种小道消息的代名词。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以前香港娱乐杂志会在明星照片的部位加帖八卦图,有点类似现在的马赛克,慢慢地八卦这个词就衍生出来了。有研究表明,人们65%的日常谈话时间都奉献于八卦。即便你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每天也总能找到一两个你感兴趣的八卦话题。在着名的天涯社区...

    时间:2024-12-20
  • 道教服食术中的贵生情怀 黄永锋

    黄永锋 道教的思想源头道家、医家等固有“重人贵生”的理趣和方术,道教创立以后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加以充实,从而使自身重人贵生的宗教养生观十分突出。现存最早的道教典籍——《太平经》就旗帜鲜明地展示了道门中人的重生思想。《太平经》宣称:“三万六千天地之间,寿最为善。……天者,大贪寿常生也,仙人亦贪寿,亦贪生,贪生者不敢为非,各为身计之。”[1]“丧者为贱,生者为贵。” [2]“人各有志,各自有所念...

    时间:2024-12-20
  • 道教服气术对佛教的影响 黄永锋

    黄永锋 1998年9月11日下午,新当选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副会长张继禹、秘书长袁炳栋前往北京医院看望年逾九旬的全国政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在交谈中赵朴老谈到佛道关系以及呼吸养生等问题。《中国道教》副主编王宜峨老师记录整理了赵朴老的谈话内容: 朴老说,佛道两家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冲撞,进而融合。……朴老在闵会长谈到近代学者丁福宝①研究《道藏》、并长期打坐时说...

    时间:2024-12-20
  • 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

    道教是以长生不老之道作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它劝人通过养生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道教在多方面继承改造了道家的东西,继承显示出与道家的联系,改造则显示了区别,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魏晋以后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会上扮演角色,发挥功能作用。美国学者唐纳德·毕肖普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导论》一书指出:认为道教是道家思想的普遍堕落和的产物的看法是毫无道理的...

    时间:2024-12-20
  • 道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响。汉语中有关“道”的词语或说法比比皆是,沉积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道教思想 “道”是道教思想的核心。在道教看来,“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具有超时空性,既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最终依据和普遍法则。老子称“人法地,地法天...

    时间:2024-12-20
  • 道教得道成仙的五种途径

    修仙是一个由平常的人变为超乎异常的仙真的过程。根据道教固有的形神观,修仙必然对自身的形体与精神同样地关注,因此道士们长期探寻的成仙之途都是沿着“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方向。不过历代道所侧重的修仙之途不一,所尝试过的具体方法更是难计其数,就其要者言之,大约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探索。 一是服药,包括到仙境中取得长生不死之药和按方合药两大类...

    时间:2024-12-20
  • 道教形神观初探

    形神观在道教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来,对于形神问题,在中国1传统哲学与宗教中,都是曾被密切关注的领域,而且发生过几场大的争论。不过在道教中,对形神问题的讨论比其他任何宗教或哲学学派都更多,更频繁、更一贯。这是因为,对形神关系的讨论,涉及到道教的宗教理论基础,关系到道教的解脱途经。如果说,道教的宗教思想有一个自成体系的结构,那么形神范畴就是这结构之网上的关链纽结之一。 一...

    时间:2024-12-20
  • 道教建筑艺术

    中国道教建筑与佛教建筑和其他外来宗教相比,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与人伦情调。首先,它在布局上以木构架建筑为主,每座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一般分做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院落的风格。 道教建筑唐宋以前有观、治、庐、靖(或静)、馆等称呼,唐宋以后一般却称做宫或观,部分供奉民俗神的建筑则称做庙...

    时间:2024-12-20
  • 道教对生活的态度及其现代意义 尹志华

    尹志华 道教是一个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宗教,在追求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的过程中,致力于把现实世界建设成美好的人间仙境。道教历来强调,“仙道”不离“人道”,修道者必须在社会生活中积功累德,成为社会公认的做人楷模,才有长生成仙的希望。信奉道教,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贯彻道教的精神,从而觉悟人生,提高境界。古云“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就是说要即世间而超世间,不离生活而又升华生活。我们认为...

    时间: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