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养生有四宝 强本固肾身体好

    中国古代养生术多源于道家,民间广为传承的握固、叩齿、咽津、鸣天鼓四法,被合称为“道家养生四宝”,常做可强本固肾,延年益寿。 道家养生 握固 “握固”,是道家养生的常用手式,晋朝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导“握固守一”。具体方法是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然后弯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握宝贝一般。古人认为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藏精气,可使气血布散,辟邪防疾。 叩齿...

    时间:2024-12-20
  • 道在当下人就在道当中

    “道”是宇宙万有的根源,天地的母亲,生命的依据,一切的开始,她创造、安排着宇宙万物的运作和变化。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样描述“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种由混沌构成的虚空妙有,在苍天和大地产生之前就固有而存在,它就像那无形的丝绣一样纵横而交错...

    时间:2024-12-20
  • 这些地方人口为什么外流10多个省份人口流失数量超过200万一些省份持续人口净流出

    农村空心化、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黑龙江连续多年人口净流出……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造成这一轮人口迁徙的原因是什么?人口流动提速,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影响?该如何引导人口有序、良性流动?如何确保这一过程中民生改善不打折扣? ——编者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土,到他乡落地生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净流入地区有14个...

    时间:2024-12-20
  • 踏罡步斗与斋醮科仪中的歌舞乐有怎样的联系

    踏罡步斗,又称踏禹步(禹步,相传为三皇五帝之一的夏禹所创),意指在举行斋醮科仪时礼拜星宿天真、召请神灵的一种特定仪式。 踏罡步斗,也就是在数尺见方的醮坛之上,高功脚穿云靴,随着道乐、经词,沉思九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九宫八卦之图礼拜十方,以召神遣将。此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时在七星坛上,身着法衣、披发仗剑、冼足登坛、踏罡步斗,口诵真经宝号一样。均需按照醮坛威仪如法如仪的举行。...

    时间:2024-12-20
  • 试论雷思齐的道教易思想

    雷思齐,字齐贤,江西临川人。宋亡后,去儒服,称黄冠,独居空山之中,致力于道教理论研究,人称“空山先生”。曾著《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和陶诗》及《易图通变》、《易筮通变》等书,为当时学界所敬仰。二十六代天师张宗演曾礼请雷思齐为龙虎山玄学讲师,著名高道吴全节由此得为其门下。雷思齐所著之书,大多已佚。唯《易图通变》、《易筮通变》两书,保存在今《正统道藏》太玄部若字号中...

    时间:2024-12-20
  • 试论道家思想对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儒、佛、道三家思想中,心性论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家心性论既各有特点又相互关联,要厘清其中一家的心性论思想都不能不关注其他两家,道、儒二家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心性论思想自然有很紧密的联系,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外来文化,在思想、哲理、语言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和中土都有差异,但印度和中国同属东方大国,又有很多共通的思想意识。佛教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首先是梵僧来华传译...

    时间:2024-12-20
  • 论道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摘要:无论从神明对象看,还是从仪式、载体看,道教对民间信仰都具有巨大影响。事实上,道教已融入民间信仰生活,这既是华族社会移民习俗延续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包容文化的精神结晶。以道教为大宗的民间信仰,表现出浓烈的寻根意识,成为民间社会相互联系的文化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区的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教本来就主张“和谐”,这种和谐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道教;;民间信仰...

    时间:2024-12-20
  • 论王安石学派的老学思想 刘固盛

    刘固盛 宋元之际著名的道教学者杜道坚在《玄经原旨发挥》一书中说:“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时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这里说到了老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老子”,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可以根据、道德、思想领域的时代需要,不断地对《老子》作出新的解释。到了宋代,在儒、道...

    时间:2024-12-20
  • 论新时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

    摘要:从宗教自身的发展规律来看,宗教与现代主义相适应问题是现代宗教在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不同的宗教传统和历史条件,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宗教与现代主义相适应问题便有着不同的历史形式和价值取向,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化历程中遵循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具有自身的历史形式和特色。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以习新时代为指导,这一问题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创新...

    时间:2024-12-20
  • 论张伯端的老学思想 刘固盛

    刘固盛 张伯端,字平叔,一名用成,号紫阳,天台人,北宋著名道教学者,有《悟真篇》传世。《悟真篇》在道教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与《周易参同契》一起被誉为“千古丹经之祖”。此书以诗词的形式对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发,内容十分丰富,其思想亦与《老子》密切相关。尽管该书不是对《老子》的直接注解,但其中阐发的内丹理论是建立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的,或者说...

    时间: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