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帛书版第七章天长地久人也可以一样长久吗
《道德经》第七章,帛书版和传世版只是个别字有差异,表达的中心思想没什么差别。第一句“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 “ 天长地久 ”,我们都知道,天地是很长久的。李白有这样一句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和我们,都像流水一样逝去了,而天地仍然常在。 那天地为什么如此长久呢?《道德经》说,“ 以其不自生也...
-
道德经学习水的4种美德做人至柔至刚无往不利
《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够用语言精确形容的,就如庄子所说: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道不特指某一具体事物,但道无处不在。我们虽然不能用语言来定义“道”,但是可以用某些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形容道。比如,老子经常用水、婴儿来形容道,这样大家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我们若能读懂《道德经》第8章,领悟“水之美”,学习水的4种美德...
-
道德经人生的福分藏在淡泊的心性欲念之中
一、 人生的问题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认知,第二个是情绪,当自己的认知产生偏见的时候,用错误的方式只会带来一个错误的结果,而当情绪冲动的时候,也通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也是招致问题的根本。 只要能调整自己的认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生都不会有太多问题。 有一句话叫: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意思就是说:知足的人常常能够快乐,而能忍的人自然能够平安。 知足指的是对内心欲念的管理...
-
道德经五句话越简单越深刻
《道德经》就是一本智慧书,上到万物起源,下到为人处世,老子对这些问题的本源都想的非常通透。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悟的,结合生活,工作,经历等等,去猜透它。它就像是一把尺子,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的好,用它一量,就全知道了。”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道德经》 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风雨无论多么来势汹汹,最终都是会停下来的。 ...
-
道德经中这4句话道出人生中不能犯的4个错误句句经典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的一生总会犯错,犯了错不要紧,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是老子认为,有些错是不能犯的,犯了,就会拖垮生活。于是,他在《道德经》中留下这4句话,以为提醒后人,切莫犯。 一、“不自见故明” 所谓“自见”,就是带有偏见的看待人和事。是我们不可以犯的错之一。 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
道德经中的道到底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惊世之作,很多人只知道读《道德经》有很多的好处,但至于好在哪里却不知道。 读《道德经》最难的地方是如何去理解“道”。 “道”是打开《道德经》的钥匙,那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这个“道”呢? 《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老子眼里,“道”含有规律、秩序的意思,其中,第一个“道”是名词,泛指宇宙中的一切自然之道,万事万物在各自位置上的运行规律...
-
道德经中的独立人格
钱学森之问——“中国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来 杰出的人才 ?”可能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缺乏 独立人格 。我们一直以来的亲子关系和教育理念中,太多的强调服从和纪律,而很少去讲反思和质疑。犹太人人口一千多万人,但他们诞生过一百多痉诺贝尔奖得主,这是为什么?犹太人每天回家问孩子的是:“你今天是否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有没有对谁进行了 质疑 ”?而中国家长每天回到家问孩子的是:“你今天有没有 听话?乖不乖”...
-
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值得每个人牢记不懂的人却认为是个笑话
《道德经》中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充满了智慧,随便拿出一个字,一句话,都值得玩味,领悟,悟透了,对增加我们的智慧大有裨益。例如,关于为人处世,有一句话,非常简洁地表明了观点。懂得这句话的人把它牢记在心,成为一个很智慧的人,为人处世,吉祥如意,不懂的人却认为是个笑话,人生磕磕拌拌。 “竞争”已经根植现代人的意识中,做人要竞争,争谁的言语犀利,争谁做的事漂亮,争谁的财富丰盈,因为通过竞争...
-
道德经中国哲学思想的泉源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道德经》。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道德经》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道德经不以世俗得失为祸福才有人生真正的自由
一、 世间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正是因为我们理解不了这个世界,所以才会因为这个世界而苦恼。 就好像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圣人由于对万物自然本性有理解,他的心就再也不受世界变化的影响。 就是因为他的认知超越了世俗的局限,而能够站在以超越世俗的客观理性上去审视问题,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来去,无所谓生死,而这也是人生所要追求的终极自由。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