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旬中辛日 课诵玉枢宝经凡所希求悉应其感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宇宙之始盖因阴阳相交一时而成,即雷霆之用也,所以无处不有雷霆之显现。雷声普化天尊主掌万物生杀枯荣、善恶赏罚、行云布雨、斩妖伏魔等事,上照天心大道,下济幽冥群苦。据《雷霆玉经》载,禳谢水火,斩星伐庙,断蛟却虎,驱瘟辟邪,上解天罗,下解地厄。 雷声普化天尊“总司五雷,化形十方,运心三界”,是“群生父,万灵师”,掌管神霄玉府,下设“三省九司、三十六内院中司、东西华台、玄馆妙阁、四府六院及诸各司...

    时间:2024-12-20
  • 持诵圣号的功德和利益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各位善男子,善女人:持诵圣号是我们修道的重要法门之一。特别是初发心学道的人来说,持诵圣号的法门既易入门,而且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在道教的经典中到 处都有持诵圣号的法门,但作为修道之士都未能按经旨去行持。道教的祖师开下这个持诵圣号的法门自有祖师度人利物的悲心和愿力,是祖师为了方便接引众生的善 巧。祖师没有说过的贫道也不敢和各位嚼舌,祖师说过的,作为祖师的我就应该义不容辞的将祖师的教化说与你们听...

    时间:2024-12-20
  • 拜斗要义十问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拜斗要义十问答 一. 问:什麼是拜斗? 答:拜斗是道教独有一种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之科仪,应称为「朝元礼斗」。 二. 问:拜斗是属何教派? 答:拜斗是道教独有科仪,俗云:「佛无拜斗,道不放焰口」,其他宗教更无拜斗之科仪。 三. 问:拜斗的渊源如何? 答:拜斗渊源甚古,始创於汉张道陵天师,据北斗经所载「在永汉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升玉局座授张天师「北斗延生秘诀」,人类始知斗为「天枢」是神人之主宰...

    时间:2024-12-20
  • 庄子的养生之术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心底无私的人,才能胸怀博大浩远,不计较功名利禄,生活物质“取之有道”,才能够知足常乐,心地坦荡,必获大寿。 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就认识到生老病死如同昼夜一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以古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生 死观为训,在生之年不寻欢作乐,空耗精力,也从不因为“老之将至”而畏惧死亡。庄子活到83岁,无疾而终,他的寿命比同时代的人平均寿命翻了一番多。...

    时间:2024-12-20
  • 常见辟谷的方式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一、服气辟谷 主要观点 辟谷食气主要是采用绵长柔细的呼吸方法。这一方法来源于仿生吐纳,所以又叫做龟息。道家认为,乌龟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它“食气”。气在内循环不止,不可或缺。气的运行包含着最深奥的秘密。古籍中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辟谷之前首先练习“服气”,不仅能抵御断食带来的饥饿与虚弱,还能使人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历史记载 《艺文类聚》载...

    时间:2024-12-20
  • 守一存思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张其成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道德经》说养神就是要“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进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太平经》中更是详尽地论述了“守一”和“潜心”,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基础和前提。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欲长生不死,须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唐代司马承祯撰写《坐忘论》一书,认为养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安心坐忘之法”有七个阶梯...

    时间:2024-12-20
  • 太乙月孛星君降现塑绘十一曜形仪修斋行道上消天灾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月孛星君,道教尊为太乙华阴月孛星君,与神首罗睺星君、神尾计都星君、天一紫炁星君合称四余。与太阳星君、太阴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土德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等“七政”合称十一大曜星君。其中,罗睺星君、计都星君为逆日月而行;紫炁星君、月孛星君为顺日月而行。 一、四余为隐曜,妖孽出现时“月孛”可凭视觉观见 相传“四余”是不可见的星曜,又称“隐曜”,但特殊的情形下...

    时间:2024-12-20
  • 天然道观举行登东蒙之颠183听道家文化183品乌牛早茶暨庆贺吕洞宾祖师圣诞祈福活动_道教文化 -天然

    2017年5月9日(农历丁酉年四月十四),适逢吕洞宾祖师圣诞之期,温州东蒙山天然道观隆重举行“登东蒙之颠·听道家文化·品乌牛早茶”暨庆贺吕洞宾祖师圣诞祈福活动。永嘉县委副县长毛红杏,县政协金盾,县宗教事务局局长杜国平,县侨联主席王萍萍,县侨办主任黄少林,乌牛街道胡主任,县政协侨联界别一行40多人及来自各地的善信齐聚天然道观参加了此次活动。 大众共同听取了永嘉县道教协会副会长...

    时间:2024-12-20
  • 天地人和话养生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内经·素问》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精灵,只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在这个宇宙时空中健康地生存和发展。养生是人们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为了保护生命、繁衍后代、保持健康所进行的一些自我保健方法。 现代养生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去考虑,理解和对待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是以“生物、心理、社会”等角度确立医学模式,以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时间:2024-12-20
  • 大音希声古琴与道家文化_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最美的声音是什么? 《道德经》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美的声音就是超然洒脱之声,追求的是一份悠然的意境。世上乐器如此多样,那么哪一种乐器最接近“大音希声”的境界呢?那就是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有三千年以上历史,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

    时间:2024-12-20